我们希望看到过渡战略更加明确。但是,部分化石燃料集团对议程的涉入,势将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怀疑……他的语气中,透露着对当前复杂世况略感无奈的坦然;但随后,他倾身向前,眼神里还是闪过了一抹自信光彩,似乎认定挡在前方的某些阻碍,最终都将被一一克服,无论如何,我们都有理由保持乐观。
他是克里斯汀生(Matt Christensen),安联环球投资全球永续暨影响力的投资总监,而他口中的“议程”,指的是11月30日将于迪拜开幕、为期两周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峰会(COP28)。
早在1999年即推出永续投资相关策略与投资组合的安联环球投资,隶属于全球最大寿险公司安联集团(Allianz),而这家主动式资产管理公司为全球投资者所掌管的总资产,截至今年6月已逾5200亿欧元。
至于在2020年加入安联的克里斯汀生,亦是全球ESG投资领域的一号人物。在加入安联之前,他曾担任国际知名投资管理机构安盛投资(AXA Investment Management)的影响力和责任投资全球主管,以及欧洲权威永续投资智库Eurosif的创始执行董事等职务。
谈永续投资焦点
塑造“影响力”实现社会期望
在CCP2S即将来临、永续金融在全球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,克里斯汀生接受专访,谈他对近年ESG投资趋势的观察、接任永续长至今与未来工作重点,以及对全球永续金融发展的期许及展望。
或者可以说,他的意见,某种程度至少代表了18万亿元追求主动报酬的资金,在ESG投资领域将何去何从。
论及上任至今为安联带来的改变,克里斯汀生表示,如果要为他过去三年的工作做一总要概括,其实就是简单的三个字:“制度化”。什么样的制度化?他解释,所谓的制度化,即是指为安联在永续投资标准上,建构了一致的标准。
像是安联对永续发展的信念、跨平台可用的数据,以及公司的ESG研究方法等,在过去都是相对零散且分歧的。也因此,如何建置一套统一的标准,让它不仅可以应用在公开市场投资,亦可应用在私募市场上,也就成为他上任的首要之务。而今年3月,由安联推出、简称SusIE的“永续发展数据分析引擎”,即可看作是制度化的第一阶段成果。
此外,克里斯汀生观察,近年全球对永续投资的关注焦点,已渐渐从过去重视的“风险管理”与强调ESG数据的品质,转移到如何形塑实质的“影响力”。所谓“影响力”,他解释,即是更着重于发展“特定目的的解决方案”,进而实现社会期望的成果。
谈全球拼“去碳化”
投资植物基摆脱化石燃料
而近年全球争相投入的净零转型与“去碳化”,也是影响力投资持续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。克里斯汀生以安联为例,指公司近期做了一笔投资,是关于“生物可分解”的汽车挡风玻璃技术。过去挡风玻璃多是用化石燃料制成,而我们通过投资相关‘植物基’技术,不仅有助于经济摆脱化石燃料,且借由技术的改进,我们也可以具体衡量其带来的影响。
换言之,克里斯汀生表示,未来市场更重视的是,如何利用ESG相关资讯,来解决那些“真正重要”的议题。
在这样的脉络下,他指出,安联目前已经为私募市场投资开发了一套影响力评分架构,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公开市场。而为了实现相关愿景,他笑说,上任之后,也积极扩编安联永续投资团队的编制,“我刚进来时还不到二十人,现在团队已有约四十人了,规模可是足足扩大了一倍。”克里斯汀生强调。
谈及11月底登场的COP28,克里斯汀生坦言,尽管去年的COP27结果不尽如人意,进而为今年定下了“喜忧参半”的基调,但他表示,鉴于2023年很可能被确认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,加上能源效率和气候解决方案的技术持续取得重大进步,“我们仍有理由保持乐观。”
另一方面,克里斯汀生预期,伴随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(CBAM)的上路,今年“贸易”势将成为气候融资相关讨论的一大核心。“过去贸易被排除在《巴黎协定》之外,但我们预计它将成为(COP28)金融主题日的主要焦点。”克里斯汀生说。
谈“反ESG”金融风险
气候变迁让投资机会变更多
展望全球永续投资的发展,克里斯汀生观察,过去一年由于全球景气趋缓的因素,加上美国兴起的“反ESG”浪潮,导致ESG投资热潮不如前几年。他感叹,有别于欧洲,ESG在美国的发展一直都面对不少挑战,“在美国,它(ESG)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,反映在地理位置的差异上,也凸显在政治路线与意识型态的区隔上。”
克里斯汀生观察,在美国,人们谈到ESG,往往会不自觉带有更多的“情绪”,他苦笑说,在美国,许多资产管理公司如果要跟潜在客户开会,一定要先表明在ESG议题的立场,否则会议将无法进行下去。
如果资产管理业者想深入美国市场,同时又希望永续发展是公司业务的一部分,那该怎么办?“有些客户,你最终就只能放弃。”克里斯汀生无奈却也果断地这么说。
至于这样的分化趋势,是否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?他对此摇了摇头,表示这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一部分,有其“路径依赖”的历史。
不过,在美国之外,克里斯汀生预期,随着全球经济从谷底回升,以及政府相关监管政策趋于稳定,人们终将重新回到ESG的“怀抱”。
毕竟,气候变迁的挑战无可回避,而伴随更多的技术应用与投资转向气候变迁,相关投资机会只会更多不会更少。“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,都是长期趋势的一环,我对此充满信心!”克里斯汀生笃定地说。